黄金期货配资

免息杠杆炒股 深圳这条“非遗探索之旅”上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发布日期:2024-10-11 10:09    点击次数:186

免息杠杆炒股 深圳这条“非遗探索之旅”上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在专业培养机制上,《计划》明确,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力争3年为一个周期实现全员轮训,鼓励全体教师参与培训不少于18学时;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专家资源库免息杠杆炒股,为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提供专业指导和智力支持。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遴选推出82条“营造之美 自在乡村” 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深圳龙华的“守望田野”乡村非遗探索之旅上榜,是广东省三条上榜线路之一。这条线路以观澜古墟为起点,途经观澜湖乡村俱乐部、观澜红木家具艺术街、中国版画博物馆、观澜版画村、鳌湖艺术村、观澜山水田园,最后抵达上围艺术村。既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场域观澜版画村与中国版画博物馆,也有较具原生态的艺术家聚集村落,还包括5A级旅游景区观澜湖旅游休闲度假区、4A景区观澜山水田园和3A景区光明红木文化古镇,融古建、非遗、当代艺术、文创园区与文体休闲于一体,充分展现出深圳丰富的文旅资源,及在文旅高质量发展上的探索与尝试。日前,南都记者实地走访了此线路,为读者梳理线路的独特亮点与看点。

 去观澜古墟,感受传统与当代的艺术交响

 

8月7日,记者开车从罗湖出发,用时约50分钟抵达观澜古墟停车场,停车场距离观澜古墟千米左右,设有接驳车免费接送游客。这是记者第二次来观澜古墟。第一次是今年1月18日深圳国际光影艺术季期间,参加2023光影艺术季评审活动。当时与众评委一起坐活动主办方的大巴前往,因为是在晚上,主要是对古墟上的光影艺术作品进行评审,时间也匆忙,所以对古墟没有整体印象。但当时对在古墟上做光影作品的展示与展陈印象深刻。看了《遇见观澜》《墟幻光谱》《墟巷听雨》《一帘幽梦》等光影艺术作品,当梦幻般的光影在古墟(包括古碉楼)建筑墙面上放映出来,带来的视觉冲击与震撼是不言而喻的。传统与当代在这里碰撞出崭新的火花,热闹围观的市民见证古墟的新生。

记者了解到,观澜古墟成立于1766年,曾有“小香港”美誉,是深圳地区历史上四大名墟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主街道为观澜大街,观澜大街分别连接着新东街、东门街、南门街、西门街、卖布街、龙岗顶街等数条街道。观澜古墟现保留10座碉楼、167间商铺,核心区域面积达26000平方米。其中9座碉楼均建于民国时期。如观澜古墟公益酒家,建于1938年,一层门前出廊,立西洋风格立柱,门额上书“公益酒家”四字。二至四层阳台装饰西洋风格立柱、花式栏杆和中式的花草彩绘、灰塑等。顶部护墙上书有“澜閣”二字,并有“岁次戊寅年建造”字样。记者当日实地造访时,这里正在做“城市散步——观澜古墟历史文化互动展”。

记者从停车场坐接驳车前往观澜古墟,接驳车沿观澜河边的沿河路往南行驶约五分钟便到了观澜大街的主入口处。主入口处的左边是观澜古寺,右边是“澜閣”与观澜万鼎美术馆。首先闯入视线的是观澜古墟文化节的广告立面。正在举行的第二届观澜古墟文化节(7月26日至8月31日)成为近期观澜古墟吸引游客的重要举措。

记者看到,古墟内的建筑仍保持着岭南客家老墟市繁盛时期的布局和风格。2023年观澜古墟经过三年改造焕然一新,光影艺术季时正是观澜古墟重启开幕不久,目前古墟在充分展现其往日商贸繁华风貌的基础上,继续传承深圳的历史文化。同时结合数字科技技术,观澜古墟以排屋、碉楼为幕布,以灯光、投影等为技术手段,打造讲述百年客家墟市的炫彩灯光秀。古朴厚重与现代科技元素完美结合的光影盛宴,充分展示了观澜古墟丰富多彩的历史风华,吸引一批批市民游客前来观赏打卡。

观澜古墟文化节于7月26日开幕,龙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观澜文化小镇指挥部指挥长黄立敏在开幕式上强调观澜古墟自去年开墟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龙华区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承载着历史的传承与记忆的延续,成为了无数人“留得住乡愁的地方”。

记者沿着观澜大街前行,看到众多着古装在进行街拍的年轻人,她们在街巷中穿梭,成为游弋在古墟中的活景观。为古墟文化节专属打造的大型 IP 艺术装置——古墟麟宝,在大街上很是亮眼,充满创意的麟宝与古墟古老的建筑相得益彰,展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限可能。正在进行“国潮新韵—传统与当代艺术的交响”艺术展,展出了 8 位龙华区艺术家创作的国潮作品,展览尝试体现当代艺术的创新,将水墨、版画、木工、装置等不同艺术形式交融,展品分布在的观澜大街与新东街三所不同的老建筑里。在龙华艺廊正在展示的“非遗”秀,展出了古墟旗袍、藤编、泥塑、扎染等作品,它们将传统工艺与时尚元素巧妙融合,让古老技艺在观澜古墟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记者了解到,文化节期间,每周有古墟好声音和墟日活动,墟市内还有“古墟1938”沉浸式互动演艺秀,每天20:00-21:00还有灯光秀可以观赏。未来数日,观澜古墟还有国风市集、汉服巡游、手工艺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中国版画博物馆与观澜版画村,体验一幅画的诞生

 

从观澜古墟开车到中国版画博物馆15分钟左右,一路上会经过观澜湖乡村俱乐部与观澜红木家具艺术街,喜欢打高尔夫球的朋友对观澜湖乡村俱乐部应该熟悉,观澜红木家具艺术街主要是分布在裕新路两侧的近30家红木家具店,而裕新路两侧其实还分布着几个文创园与老村落,也是值得去探索的。如坚美文化创意产业园、俄地吓艺术村等。

从高尔夫大道转入裕新路,继续前行几分钟,便到了中国版画博物馆。中国版画博物馆与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俗称版画村)其实是一体,它们相隔不过800米,中国版画博物馆是观澜版画基地重要的学术项目和版画基地整体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版画基地主要功能是创作,中国版画博物馆则偏向于展示与交流,是版画村发展的学术保障。

中国博物馆于2014建成,是国内首个按国家级标准建设的版画专项博物馆,主体采用框架剪力墙、大跨度钢桁架结构体系,灰色的石材外立面沉稳大气,架空层不锈钢吊顶与周边景色浑然一体,建筑内外充斥着不规则直线,仿佛建筑是在版画家刀笔下雕刻而成,在这里融合“新”与“旧”,“人文”与“自然”,它们之间的对话使得场所的秩序重建,内涵更加丰富。

2020年中国版画博物馆获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美术馆”,2022年获评“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记者了解到,中国版画博物馆自2014年开馆以来,已邀请国内外著名策展人、艺术家和批评家策划举办高规格、学术性的版画展览100余场,这些学术展览全面梳理中外版画的历史脉络,展示国际版画艺术界的最新成就。目前该馆正在展出的展览有“Print art•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青年版画”(7月27日至8月25日),“打个盹儿——中国版画博物馆猫主题版画展”。除了看展,在中国版画博物馆(或者在版画村),或许最具吸引力的还是可近距离地感受一幅画的诞生,甚至是自己亲自动手创作一幅版画。

观澜版画村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其以一半自然山水、一半文艺古村的美妙氛围,吸引了不少艺术家在这里创作、生活,也成了游客感受龙华文艺氛围的网红景点之一。版画村2008年5月正式开放运营,被称为艺术家的桃花源。已与135个国家建立联系,接待了98个国家艺术家的来访,1000余位艺术家入驻创作,其名声早已蜚声国际。

版画基地前身是有近300年历史的观澜大水田客家古村,包含两个牛湖新围场(又称龙门围)与大树田村。村落依山傍水而建,建筑采取客家传统的排屋形制,古屋、宗祠、水塘、古井、碉楼构成独特的客家民居风情。在古村落基础上,龙华将其与现代版画工坊结合起来,形成别具特色的文化元素,并打造集版画创作、生产、展览、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版画产业示范基地——中国·观澜原创版画产业基地,成为深圳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与特色文化名片。获得过国家“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环球时报》评选的“最具文化价值特色小镇”,深圳市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等荣誉、奖项。

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齐凤阁版画史学馆正在展出“2024《中国版画》杂志年度提名展”(将展至9月22日)。两位以肖像版画著称的版画家——彭伟、张辉入选本年度经《中国版画》年度提名展。此次展览展出了张辉和彭伟的版画近60件,除了他们的代表作和成名作之外,也呈现了他们探索性的作品。

 

漫步鳌湖艺术村与上围艺术村,感受不同样式的艺术生态

 

鳌湖艺术村位于龙华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与版画村相距几公里。鳌湖艺术村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客家村落,拥有祠堂、碉楼、客家排屋以及民国学堂等建筑。其中,启明学校及碉楼是鳌湖村的“镇村之宝”,亦是深圳近代教育的摇篮之一。

鳌湖艺术村是深圳重要的艺术发生与发声地之一,自2012年该艺术村创建以来,记者曾数次采访过,见证了该艺术村的变化轨迹。鳌湖村本地人、艺术家邓春儒是鳌湖艺术村发起人。他被艺术家们称为“村长”。

他介绍,鳌湖艺术村自2013年始成型,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在此生活和创作,为边缘群落的文化再建树立实验场,不断衍发出艺术文化在乡村社区的各种生长可能。艺术村通过对原生态建筑的保护、修复和艺术再创造,融入艺术墙绘、灯光装置、绘画雕塑等公共艺术作品,呈现出古老村落、文化艺术与现代城市的共生共存,转型成为目前深圳本土艺术工作者最大的聚集地。到2019年,已有近百名艺术家进驻古村,涉及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陶艺、音乐、剪纸等多个领域,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的集聚为艺术群带来更多话语的交流与碰撞,显现出艺术创作的生机。近年来,艺术家更是分散到周边的文创园区,形成了更为丰富的艺术集群与生态。

2020年,鳌湖艺术村被列入深圳市历史风貌区保护名录,2022年荣获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落。策展人王亭表示,从文旅的角度看,鳌湖艺术村更偏向于小众的、高精尖人群的文化趣味,始终呈现着一种野生的文化生态,这种野生状态正是吸引不同形态的艺术家落脚在此的重要原因之一,她期望鳌湖艺术村的野生状态能保持下去。

从鳌湖艺术村驱车前往上围艺术村需要20分钟左右。与鳌湖艺术村以原生、艺术创作为主体的生态不同,位于龙华区观湖街道樟坑径社区的上围艺术村更像一种制造出来的文旅模式。上围艺术村是一座有着4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积淀的客家古村,它的转型起始于2017年12月,当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实践分展场,上围老村成为分展场之一,展览以“村-城突围”为主题,展期40多天,共举办活动论坛数10场,当时记者就在展览现场采访。之后龙华区观湖街道抓住契机,以原生态为基础,以文创为特色,成功引进艺术人才入驻,大兴文艺创作之风,用艺术活化古村,实现文化振兴乡村。艺术村集聚了南派纪录片领军人物、省级工艺美术大师、CCTV专题报道的茶器手作匠人等艺术人才近百名,涉及影视、油画、木雕、篆刻等多种艺术领域。并建成了上围当代艺术馆、客家老宅展馆、中国历代熨斗博物馆、上围电影博物馆、解愠图像书馆等一批特色展馆。村内现存百年碉楼5座、客家老屋近50座,有人形容上围艺术村的嬗变为“村庄针灸”式的更新方式,通过艺术“再造”,赋予上围老村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实现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2022年,该村以“岭南文化与现代艺术交相辉映”特色入选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8月7日,记者来到上围艺术村时已是晚上8点半,穿过闹热的城中村广场,在潮湿的小巷里行走,感受绿植与猫的灵动,那些工作室与博物馆的门牌及墙上的涂鸦是安静的景观。

 

专家观点

 

“微旅游”也需高质量发展

胡卫华 广东省旅游规划与营销协会副会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当下人们的日常大部分时间都被各种工作和生活琐事所占用,很难凑齐一次长假旅行,而难得的“黄金周”人满为患的现象又往往使得出行安排受到影响。因此,充分利用小周末甚至半天的空闲时光来开展旅行活动显得非常必要。而城市和周边深度游正好是打发人们这些碎片化时间的最佳去处。行走于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于细微处领略自然胜景,于不经意间洞悉人文之光。利用碎片化时间出游,也是旅游生活化与高频化的体现。

此次深圳龙华的“守望田野”乡村非遗探索之旅入选“营造之美 自在乡村” 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此线路亮点有三:一是兼具历史与时尚,人文底蕴深厚,艺术气息浓厚。如当中最早的上围艺术村有着400年悠久历史,观澜古墟充分结合数字科技,通过光影秀演绎多彩的百年变迁;二是联动产业发展,观澜原创版画产业基地是深圳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与对外推广的重要文化名片,观澜红木家具艺术街还带动了餐饮、民宿等产业;三是内容丰富,体验性强,既有5A级旅游景区观澜湖旅游休闲度假区,还有4A景区观澜山水田园和3A景区光明红木文化古镇。

当旅游成为生活方式,我们不仅要关注游客在异地的生活,也要关注本地人的休闲生活,这两者不仅不能分割来看,而且事实上正在加速融合。只有本地生活有品质了,外来游客就更愿意来分享。旅游景区、度假酒店和商业综合体有生活场景和品质体验了,就会引来本地人的高频消费。通过“微旅游”的带动,引导居民了解本土文化,发现家门口的幸福,增强对所在地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以深圳为例,这里是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的汇聚地,同时又是时尚创意之都、高新技术之城、改革开放先锋,可供挖掘的特色文化素材非常富集。

“微旅游”要重视丰富体验度,在“微旅游”中更好地融入本地的历史风貌、时尚潮流、文娱生活、特色美食等元素。讲好城市故事,丰富表现形式,加强产品创新,精准提炼休闲旅游产品主题,实现在地旅游资源“发现——激活——创新”的增值赋能过程。微旅游不仅是一种旅行方式、生活态度,还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和市民精神的培养方式。方寸之间窥全局,通过“微旅游”展示城乡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的新成果新亮点,打开城市形象营销的一扇新窗口。如开发“城市深度发现”系列旅游产品进行营销,让市民和游客通过参与“微旅游”与城市“互动共生”。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免息杠杆炒股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股票在线查询_配资帝国_黄金期货配资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